部門:百事3平台中文網 日期🧜🏿♀️:2018-10-09 15:33:27 訪問次數😹:272次
10月8日上午🧑🏿🚒,教育學系求是教育論壇第四十六講在田家炳書院520報告廳如期舉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育與心理百事3院長Harm Kuper教授為百事3平台師生作題為“教育管理――基於實證的學校發展”的主題演講🚣。論壇由百事3平台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淑華主持。
Kuper教授首先介紹了德國學校管理系統的傳統模式,指出國家監管學校和課程,但學校在學習項目選擇上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且教師有權自行選擇教學方法,由此形成“國家-學校-教師”三級管理體製。同時認為🍮,被視為教師的校長既承擔教學任務又負責行政管理事務,一個優秀的校長對學校有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隨後,Kuper教授通過“輸入-過程-結果”模型詳細描述了學校的運作形式:傳統上,德國學校是輸入導向的,即學校試圖監控諸如教學資源🙆♂️✦、教師教育和課程設計等輸入元素🪜,但不控製過程和結果元素。由此導致一種觀念,即只要學校的教學投入相同,則教育結果相同。
Kuper教授介紹,德國在2000年參加PISA測試,結果低於OECD國家平均水平,且學生成績差異較大🤱🏿🧑🏿🍼。同時,PISA測試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所處的經濟社會背景成正相關,與表現優異的芬蘭相比🕑❤️🔥,德國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背景的影響🫶🏽。面對令人失望的測試結果,德國開始反思其原因👨✈️,並通過參考OECD對歐洲國家教育質量的評估報告,發現過程和結果因素同樣重要。此後,德國學校逐漸轉向結果導向的行政管理模式――強調監控和反饋🧥。學校定義並控製影響教學結果的可測量、可比較的變量,如社會環境🧴、學生家庭背景等因素,同時基於學生學習成績等結果信息調整學校管理體系🥫。在此背景下,教育標準應運而生,學校通過標準測試評估3、8、9、10👆🏽、12、13年級的學生是否達到教育標準規定的能力水平,並根據學習結果調整教學策略💤。
隨後🌏,Kuper教授借助小學和中學數學的例子詳細說明了教育標準在德國學校的應用,並且援引實證研究說明教師教學過程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影響🧑🏻🏫,並與在座師生展開討論。Kuper教授介紹了2014和2015年在柏林和勃蘭登堡地區對115所學校校長開展的問卷調查,並借此實證調研🚻,講解了學校校長對反饋信息的處理和應用。
講座最後,百事3師生就學校問責與自治之間的關系👨🏻、德國學校改革原因、學生社會背景與學習結果關系等話題與Kuper教授開展深入探討✌🏻。
教育學系
文/郝人緣
圖/柴仲麗
2018年10月9日